第一個上面已經(jīng)說過,就是陽,不再重復(fù)。
加一個日子旁,暘,表示太陽升起來了,晴天。太陽升來的地方稱“暘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暘谷”。《尚書·洪范》:“曰雨曰暘”,就是雨天和晴天。與陽簡化為陽不同,暘字根據(jù)草寫的楷化,簡化為旸。
加一個提手,揚,簡化為揚。表示向上飛舉,向上揚。農(nóng)村里收獲了谷物,要“揚場”,就是在場院上把谷粒往上揚,讓風(fēng)吹去秕谷和灰土,得到好的谷粒。我們現(xiàn)在說表揚,那就是抽象地把人的好名聲揚播開來,讓大家都知道。
加三點水,湯,簡化為湯。湯的原義是開水、熱水,溫度高!墩撜Z·季氏》:“見不善如探湯”。要像手躲開開水一樣,避開“不善”。又有成語“赴湯蹈火”、“揚湯止沸”等。
加火字旁,煬,簡化為煬。放在火上烤,稱為煬!肚f子·盜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煬旱,表示炎熱干旱,像烤一樣。燒烤金屬把金屬熔化,也稱煬。隋朝有隋煬帝,看這個“謚號”,就知道后人認(rèn)為他殘暴了。
加木字旁,楊,簡化為楊。楊樹,往上長的很快。古代楊、揚常常相通假,揚州常常寫為楊州!对娊(jīng)·鄭風(fēng)》有詩篇《楊之水》,又作《揚之水》。
加土字旁,場,簡化為場。原義為祭祀的壇,即一塊較高的平地。
加金字旁,鍚,簡化為钖。意思是“馬額頭上的一種金屬飾物,馬走動時丁丁作響”。這個字現(xiàn)在很少用了。
加風(fēng)字旁,颺。簡化為飏。風(fēng)把它吹起來,吹得飛揚。毛澤東有詩句“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加肉字旁,腸,簡化為腸。人體消化道最長的部分。十二經(jīng)脈中,經(jīng)過腸子的經(jīng)脈有兩條,手少陽大腸經(jīng)和手太陽小腸經(jīng),都是“陽經(jīng)”。
以上這些字,都由昜做偏旁,既表聲,又表意。這些字都有高、上、陽、火熱的含義。除了陽簡化為陽以外,剩下的各個字,都依照“揚”簡化為“揚”的模式來簡化,都是草字的楷化。
但是,還有一系列字,由于“昜”被遮蓋,情況就不妙了。
傷,如今簡化為傷。過去還有一個字,把傷字的人換成矢,那就更直接地說出因被弓箭射中而受傷了。
慯,表示憂思。古代常常用傷來假借。這個字現(xiàn)在不大用了,而創(chuàng)造一個詞,傷心。
殤,現(xiàn)在簡化為殤。古人未成年而死稱為殤,死難在外也稱殤。東漢鄭玄說“男女未冠筓而死。”男人二十歲而行冠禮,女子十五結(jié)笄,表示成年。未冠笄就是未成年。屈原有詩《國殤》,就是悼念楚國的為國捐軀的戰(zhàn)士。
觴,如今簡化為觴。酒器,酒多也傷身,乙醇實際上也是毒品,但是人們往往不理會,還是作為好東西而互敬。古人造出觴字的良苦用心不能為后人所理解。
您看,當(dāng)昜被掩蓋之后,字義就完全不同了。
在茶余飯后,品味我們所用的漢字的含義和演變,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責(zé)編: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