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普小知識選集

53個有趣的科普小知識:

這些有趣的科普小知識匯集,有趣的科普知識盡在微科普。我們精選整理了以下53個有趣的科普小知識。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一)

1、蜜蜂是怎么釀蜜的呢?
蜜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進行調制,然后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30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科學家根據(jù)味覺與食品溫度的關系,將食品歸納為喜涼食品和喜熱食品。通過大最試驗,得出了喜涼食品和最適宜溫度為:冰淇淋為-6℃,水為8—13℃,果汁為10℃,,汽水為5℃,冷咖啡為6℃,啤酒為 9—10℃;喜熱的食品溫度在60—65℃,對人體最為適宜。
2、《千金翼方》載:“秋冬間,暖里腹”。我國冬天的飲食習慣的確是多食蛋禽類、肉類等熱量多的食品,而烹調多半采用燒、燜、燉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鍋”最受青睞,經久不衰。當然,干燥寒冷天氣下,也必須注意飲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鍋也要盡可能地葷素搭配),同時還要適當吃一些“熱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藥酒、黃酒等。
3、 依據(jù)我國季風氣候的規(guī)律,我國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這樣的天氣特征。在深秋季節(jié),“燥邪”易犯肺傷津,引起咽干、鼻燥、聲嘶、膚澀等燥癥,宜少食辣椒、大蔥、白酒等燥烈食品,而應多吃一些濕潤并具有溫熱性質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蘿卜、百合、豆腐、芋頭、銀耳、鴨肉、梨、柿、香蕉、蘋果等,多飲些蜂蜜水、淡茶、菜湯、豆?jié){、蓮子湯等,以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
4、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溫度,一年四季,溫度有高有低,經過科學家長期研究和觀察對比,認為生活中的理想溫度應該是:居室溫度保持在20-25℃;穿衣保持最佳舒適感時,則皮膚的平均溫度為33℃;飯菜的溫度為46-58℃;飲水時的溫度為44-59℃;泡茶的溫度為70-80℃;洗澡水的溫度為34-39℃;洗腳水的溫度為50-60℃;冷水浴的溫度為19-21℃;陽光浴的溫度為15-30℃。
5、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人體,引發(fā)疾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尤應注意背部保暖,以免陽氣受到傷害。
6、冬天氣候較冷,可盡量呆在溫度適中的房間里,減少外出次數(shù)。若要外出,應穿上保暖的衣服與鞋襪。
7、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傷風感冒并誘發(fā)呼吸道疾病。應適當減少洗澡次數(shù),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注意。
8、防止冬季靜電首先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除了經常通風換氣外,要勤拖地、勤灑些水,或者放些盆栽花草。其次盡量避免穿化纖的衣服?蛇m當增加含維生素C、A、E和酸性食
物的攝取,如胡蘿卜、卷心菜、西紅柿以及香蕉、蘋果、獼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的水果,帶魚、甲魚可增加皮膚的彈性和保濕性,具有良好的除靜電功能。此外,在摸門把手或水龍頭之前用手摸一下墻壁,將體內靜電"放"出去。
9、冬至之前是陰寒最重的階段,重病患者往往會病情加重。對此,可針對性的服用人參、大棗、桂圓等滋補藥品,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10、冬天戶外活動很重要,可預防凍瘡,在戶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強,起到防治支氣管炎、哮喘的作用,肺開竅于皮膚,通過戶外活動,可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二)
11.冬天是滋補身體的季節(jié),根據(jù)自身條件適當選用藥膳進補十分有益,可增加熱量抗寒,又能加強營養(yǎng)吸收,促進健康。
12.茶是人的最佳飲料之一,能防癌抗癌,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能對人體起保健作用。但胃病或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可改用礦泉水或白開水。午后補充水很重要。
13、腳底有許多經絡循行的穴位,如涌泉穴,通過熱水透穴可以提高體溫0.2℃,能改善周身毛細血管的功能,有保溫和助眠的功效;腳素有第二心臟之稱,護腳能強心,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促使心臟活動加強,又可防止腳部凍瘡的發(fā)生,減少皮膚瘙癢。
14、今天盡你的最大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許就能做得更好.有心能知,有情能愛,有緣能聚,有夢能圓。
15、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只有快樂,愉快的心情,才是創(chuàng)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自己創(chuàng)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16、當一個人看清自己的航行路線是多么迂回曲折的,他最好依靠自己的良心作為領航員。而知道在適當?shù)臅r候自動管束自己的人,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心態(tài)平衡,也才可能擁有幸福的家。 17、昨天是一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一張期票,而今天則是你唯一擁有的現(xiàn)金。
18、啤酒氣象指數(shù)最早起源于歐洲,近年來我國根據(jù)主要影響人們喝啤酒的氣象因素(溫度、
濕度)研究出針對我國的啤酒氣象指數(shù),以便正確引導市民啤酒消費,指導啤酒商家銷售。通常在寒冷干燥季節(jié),應少喝啤酒且盡量喝些常溫或稍加熱啤酒;濕熱天氣飲用冰鎮(zhèn)啤酒倍感舒適;而干熱天氣時,啤酒可作為最好的防暑降溫飲品。啤酒氣象指數(shù)分為5級,一般級數(shù)越高,越適合飲用啤酒。
17、入冬,穿得太厚以御寒,會削弱機體對寒冷的適應力,而且因限制了運動,末梢血液循環(huán)不夠,反倒更容易長凍瘡。正確的作法是,衣物適當,多進行運動,經常搓手、跺腳,用熱水泡浴等。
18、 酒精并不產生熱量。飲酒后,由于外周血管廣泛擴張,熱量通過皮膚向外散發(fā),會使人覺得很溫暖。但機體不正常的散熱會使熱量大量喪失,暖和的感覺最終會被寒冷所代替。
19、 冬季手腳長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此時,若立即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縮力,出現(xiàn)動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局部性淤血。輕則形成凍瘡,重則造成組織壞死。
20、 在冬季冷空氣的刺激下,面部汗腺、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tài)。而遇熱水時會迅速擴張,待熱量散發(fā)后,又恢復低溫時的狀態(tài)。毛細血管如此一張一縮,易使面部產生皺紋。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三)
21、冬季門窗緊閉,減少了空氣對流,使室內溫度上升;但也導致不潔的空氣增多,空氣中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大量增加,對呼吸道有不良影響,使人易患感冒、咳嗽、咽炎等疾病。
23、不可太飽入房,太飽入房傷脾胃;不可大醉入房,大醉入房傷骨胳;不可大疲入房,大疲入房傷其溺;不可大怒入房,大怒入房傷其精。
24、干旱,是在足夠長的時期內,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fā)而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了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xiàn)象。其結果造成農作物、果樹減產,人民、牲畜飲水困難,及工業(yè)用水缺乏等災害。
25、暴雨,是短時內或連續(xù)的一次強降水過程,在地勢低洼、地形閉塞的地區(qū),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農田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度飽和給農業(yè)帶來災害;暴雨甚至會引起山洪暴發(fā)、江河泛濫、堤壩決口給人民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我國氣象部門規(guī)定,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
26、熱帶氣旋(臺風),熱帶氣旋是在熱帶海洋大氣中形成的中心溫度高、氣壓低的強烈渦旋的統(tǒng)稱。造成狂風、暴雨、巨浪和風暴潮等惡劣天氣,是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xiàn)象。
27、風雹災害是指在對流性天氣控制下,積雨云中凝結生成的冰塊從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災害。冰雹常常砸毀大-片農作物、果園,損壞建筑物,威脅人類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通常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里。
28、低溫冷凍災害主要是冷空氣及寒潮侵入造成的連續(xù)多日氣溫下降,致使作物損傷及減產的農業(yè)氣象災害。
29、雪災,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成災的自然現(xiàn)象。危害有: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人民生產、生活影響巨大。
30、連陰雨災害主要是由于雨水過多,空氣濕度過大,缺乏光照,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發(fā)育,造成糧食減產、已收糧食霉變等后果。
31、濃霧發(fā)生時能見度差,會影響交通并引發(fā)交通事故,空氣中污染物不易擴散,能引起人體疾病和“污閃”停電等事故。
32、沙塵類災害主要包括霾、揚沙、浮塵、沙塵暴。沙塵類災害出現(xiàn)時,水平有效能見度小于十千米,對民航、鐵路、公路交通影響較大,常會引發(fā)交通事故。沙塵類天氣使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常會引發(fā)鼻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33、城市熱島效應是指由于城市中人為加熱、溫室氣體的排放和下墊面性質的改變,使得市區(qū)氣溫高于郊區(qū)的現(xiàn)象。
34、雨,滴狀的液態(tài)降水,下降時清晰可見,強度變化比較緩慢,落在水面上會激起波紋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濕斑。
35、陣雨,開始和停止都比較突然、強度變化大的液態(tài)降水,有時伴有雷暴。
36、毛毛雨,稠密、細小而十分均勻的液態(tài)降水,下降情況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隨空氣微弱的運動漂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濕感,落在水面無波紋,落在干地上只有均
勻地濕潤,地面無濕斑。
37、雪,固態(tài)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狀、六角形片狀結晶,,常緩緩飄落,強度變化比較緩慢。溫度較高時多成團簇狀降落。
38、雷陣雨是因為夏天的天氣酷熱,空氣在局部地方出現(xiàn)強烈對流,使大量濕熱空氣猛烈上升,造成積雨云所形成的。由于產生積雨云的強烈的熱力對流只有在夏季易于出現(xiàn),所以雷陣雨也常常出現(xiàn)在夏季。
39、云和霧都是懸浮于空中的微細水滴或冰晶組成的。云為空中之霧,霧為地面之云,它們之間并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區(qū)別只在于霧是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附近就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從而形成肉眼能夠看得見的但又很難看得清楚的小霧滴,日出以后不久,霧由于受到陽光的照射而開始蒸發(fā),常常被抬升為灰色的云層,進而升入高空,變成了云。
40、在夏季晴朗的早晨,由于氣溫較低,地面的熱量迅速向外輻射,近地面層的空氣溫度很快降低,當實際溫度低于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花草或樹葉表面便會凝結成小水珠,成為露水。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四)
41、 在秋冬季節(jié),由于受寒潮或較冷空氣的影響,氣溫明顯下降,地面熱量散發(fā)迅速,在碧空風微的夜晚到清晨,當物體或作物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空氣中的水蒸氣便直接在地面物體或作物上凝華成白色象冰屑一樣的霜。
42、霜凍是指作物表面的溫度迅速下降到其遭受危害時的溫度,人們把它稱為“暗霜”或“黑霜”。
43、酸雨是由于工廠大量燃燒石油、天然氣,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含有硫、氮和氧化物,進入到大氣后,在空中發(fā)生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硫酸和硝酸,隨著雨水一起降落到地面而形成的。酸雨是一種災害性較強的雨水,它往往給自然界造成嚴重的生態(tài)破壞,并直接威脅著動植物的生存。 44、在較溫暖的天氣里,空氣的濕度很大,飄落下來的雪花極易互相粘在一起,所以會形成鵝毛大雪;而當氣溫較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較少,雪花不容易粘連,無法變的很大,所以雪會出現(xiàn)米粒狀。
45、由于受地球自轉向心力影響,地球上的云系一般是自西向東移動的,我們看見天上有彩虹時,一定是那片區(qū)域在下雨,陽光折射作用產生了彩虹。因而東邊的雨區(qū)只能在地球向心力影響下東移遠離我們,而西邊的雨區(qū)不久就會移到我們頭頂上了。
蒼蠅為什么會“搓手”呢?
大家都知道蒼蠅是一種很臟的昆蟲,整天在動物或人的糞便里,爛掉的肉里,蔬菜里尋找吃的。而蒼蠅的腳上難免會粘上一些這樣的殘渣。大家又問了:粘就粘上了,又不影響它飛行,那還搓什么手?那是因為蒼蠅用腳嘗味道。蒼蠅因為沒有舌頭。味蕾是長在腳上的。所以蒼蠅為了每次都能準確地辨認食物的味道那就只好不定時地“搓手”了。
46、跳蚤的跳躍能力非常的強悍。
他們甚至能跳夠350倍自己身體的長度,拿我們人類舉個例子,相當于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這個結果小編都震驚了!可想而知,跳槽蚤肌肉多發(fā)達。
47、蟑螂是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之一。
一個實驗告訴了小編。一個被砍頭的蟑螂,存活了九天。他的死因并不是疾病。而是餓死的看來蟑螂只憑嘴和身體就可以存活下來。
48、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對著太陽?
其實并不是向日葵多么喜歡太陽。而是向日葵,非常害怕太陽,在向日葵花盤的背面長著一種叫植物生長素的物質,這種物質非常害怕光線,每遇到光線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
49、黃金分割的起源傳說。
關于黃金分割的起源歐洲人認為來自畢達哥拉斯,據(jù)說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走在街上,聽到鐵匠打鐵的聲音非常好聽,就把鐵匠打鐵的聲音的比例,用數(shù)理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就是黃金分割。
50、為什么我們不能看電焊產生的火花?
因為在電焊時會產生含有紫外線的火花。會嚴重的刺傷我們的眼睛。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五)
51、人在發(fā)燒時不宜喝茶。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茶中所含的茶堿會提高人體的溫度。使病情更加嚴重。所以在發(fā)燒時不宜喝茶。
52、大雁為什么要排成整齊的隊伍飛行?
這樣飛行的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力氣。他們不時地變換隊形,和領隊只為讓每個成員都有休息的機會。
53、蟬為什么會鳴叫?
蟬鳴叫不是靠嘴巴,而是使它們的腹部快速振動。從而發(fā)出聲音。
有趣的科普小知識】選題由微科普整理,后續(xù)還會整理。

責編:微科普

分享到:

>相關科普知識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2区,91久国产成人在线观.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