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英文學術期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思考

        我國的英文科技期刊有200多種,其中,SCI收錄期刊上百種,還有部分為EI收錄期刊。中國的英文期刊絕大部分為學術期刊,尚未成為SCI或者EI收錄期刊的英文刊,其發(fā)展較為艱難,在中國的體制機制和科技評價標準下,這些期刊無論是在稿源、經費、編輯人才隊伍等方面都存在較多的困難和問題。那些已經成為SCI期刊的英文刊,除上海生科院下屬的期刊群和科學出版社下屬的“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少數期刊群以外,大多數較為分散,SCI影響因子低,和國際知名期刊相比較,在知名度、影響力等方面都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中國的英文期刊如何才能擴大影響,走向世界,縮小與國際同類刊物的差距呢?個人認為,期刊除了在定位上要瞄準成為國際知名期刊外,應從國際化、數字化、現(xiàn)代化這幾個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1.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
        學術期刊的國際化應體現(xiàn)在期刊編委會成員和編輯隊伍的國際化,期刊作者群體和研究區(qū)域的國際化,期刊審稿隊伍的國際化,以及期刊運作模式和編輯出版也要遵從國際慣例。
        國內不少英文期刊在這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編委會成員、作者、審稿人多是中國人(不是說中國人寫的東西不行,而是中國辦的英文期刊不能吸引來國際知名學者的投稿,那就只能自己自娛自樂),二是編輯人員不懂科技期刊的國際慣例,三是運作管理仍然采用計劃經濟時的模式。
       在目前部分英文期刊編輯人員的英文水平還有限的情況下,編輯部應將重點放在搭建一個能夠將國際國內的優(yōu)秀審稿人、編輯人員(JMS的編輯人員包括科學編輯、技術編輯、語言編輯)進行協(xié)同工作的平臺。當然,編輯部的工作人員也必須要達到能夠用英文與國內外作者、編委、審稿人、編輯以及其它相關人員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2.  學術期刊的數字化
         從印刷本發(fā)行量上,英文學術期刊無法與科普和技術類期刊相比,但借助數字化手段和渠道完全可以達到甚至大大超過科普類和技術類期刊的影響力。
        學術期刊的數字化是學術期刊紙質版的巨大延伸和拓展。期刊的數字化既可以降低印刷成本,還能達到紙本期刊無法達到的傳播效果,并且可以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在目前中國的國情下,通過Springer、Elsevier 等國際大型數字出版商和CNKI、Wanfang、Cqvip等大型文獻數據庫出版商均是各期刊可以考慮的選擇途徑。除此以外,編輯部還應該考慮通過自己的網站進行宣傳推廣,并通過電子郵件分別向國內外本領域重要學會的會員、本刊編委、審稿人、作者、本領域研究人員發(fā)送相應閱讀權限的電子刊,擴大期刊的影響,提高期刊論文的被引頻次。
3.  學術期刊的現(xiàn)代化
        英文學術期刊編輯部和編輯人員要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軟硬件條件武裝自己。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是必備的硬件,桌面辦公系統(tǒng)、常用的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專業(yè)PDF軟件等是必須的軟件。編輯人員應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桌面辦公系統(tǒng)以及一些圖片處理工具的使用和應用,能夠利用新媒體(如博客、微博等)進行期刊的宣傳推介,同時,通過期刊網站、在線稿件系統(tǒng)以及其它數字平臺把全世界本領域的相關人員(包括編者、審稿人和作者)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協(xié)同工作或交流。
        總之,中國英文期刊的編輯人員任重而道遠。要想使自己的期刊在全世界有較大的影響力,各期刊同仁們在英文語言表達和文字編輯水平、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的應用等很多方面,都還得加倍努力,同時還需要得到國家和相關主管機構以及主辦單位在政策、人才、資源、資金等多個方面的大力支持。

責編:微科普

分享到:

>相關科普知識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2区,91久国产成人在线观.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