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嚴謹?shù)目茖W工作者寫科幻小說,我覺得在寫之前有必要解釋一下,因為在當前的中國,科幻大多帶有偽科學的味道。
對于中國的科幻小說現(xiàn)狀我不是很了解,只是完成了一本科幻小說之后才有點感覺。以中國科幻的龍頭老大《科幻世界》來說,其上的作品大多缺乏科學性甚至給人一種胡亂堆砌科學名詞的感覺,其中套路多是用科學名詞編織神秘莫測的離奇故事,或者把科學家“非人類”成為具有神秘能力的“妖怪”。
一葉知秋,想必中國大部分科幻小說只不過是打著科學的幌子,干著“不科學”的勾當吧。正因為這樣的現(xiàn)狀,如果在一名科學家面前提起科幻小說,肯定是討不到好的。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xiàn)象,原因很簡單:寫科幻小說的人和科學無甚關(guān)系,甚至還沒有理解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結(jié)論。
科學家非常嚴謹,以至于普通人會認為他們有些頑固,這是因為科學是具有唯一性的,科學家必須嚴謹;其實科學家也是包容的,他們從不會說《西游記》是不科學的,讓他們氣憤的是標榜科學的科幻小說卻說著偽科學的內(nèi)容。只要不提科學,科學家是允許“大膽想象”的,一旦涉及科學還要加上“小心求證”。曾經(jīng)聽一位學者說過,比沒有科學更讓人可怕的是偽科學,我在內(nèi)心里深以為然...
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我寫的這本小說絕不是那樣的“旁門左道”和“胡思亂想”(這兩個詞,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無貶低非科幻小說的含義),書中堅持有科學根據(jù)的想象,至少以目前我個人的學識,覺得其中沒有大的科學問題。嚴格的科幻應(yīng)符合“其中的想象不違背基本的科學定律和結(jié)論”的要求,可以沒有限制地“胡思亂想”的應(yīng)該是魔幻或者玄幻。不是說科幻優(yōu)于魔幻和玄幻,只是闡明兩者的區(qū)別,如果沒有嚴格的界限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地發(fā)明三個詞?
科幻應(yīng)該是屬于科學的,而我認為科幻不同于科普和科學之處在于它的大膽和前瞻性,它敢于合理地對于未來做出設(shè)想,而科學只是著眼于當前,科普則著眼于過去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這樣科幻、科學和科普對應(yīng)著未來、現(xiàn)在和過去,三者一脈相承、缺一不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科幻小說一時興盛,寫科幻的大多是職業(yè)的科學家,科幻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科學家基于科學現(xiàn)實對未來的大膽想象吧。如今一提到科幻就有偽科學的味道,實在是讓人感到失望和惋惜。
真正的科學幻想不能在人民群眾中流行,相反玄幻卻大行其道,這只能說明科學知識遠沒有傳統(tǒng)的神魔故事深入人心,作為科學工作者,我感到傷心和恐懼,長此以往科技怎能復興。造成這樣的現(xiàn)狀固然與當前中國的科學體制有關(guān),科學家不注重科學普及?茖W沒有深入人心,傳承和探索科學規(guī)律的科學家也或多或少應(yīng)該負些責任吧。如果出現(xiàn)了偽科學,科學家不單要怒起指責,還要躬身辟謠,表現(xiàn)出正確的態(tài)度。年輕人總是滿腔熱血,所以我感覺寫這本書還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這本科幻小說是為科學代言的。
科幻是科學家或者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的幻想,這樣它應(yīng)該是一種“科學夢”,在講究“中國夢”的當前,“科學夢”應(yīng)該是“中國夢”的一部分,這部分是由科學家承擔的,沒有“科學夢”,又如何講科技的復興和發(fā)展?把科幻提的這么高,不是因為我寫了一本科幻小說,也不代表我將從科學投奔科幻,相反我始終認為,只有溫故知新,立足當前、學好科學,才能寫出好的科幻,做出好的科普——正是“回顧來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科幻、科學、科普——未來、當前、過去,這三對應(yīng)該是一體的。古人講“溫故而知新”,做科普也可能對正在做的科學工作有所啟發(fā);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講“直覺”,科學直覺就是一種超前的科幻,在科學直覺地指導下能更好地做當前的科學工作。這就是我對科學、科普和科幻的理解,本書正是基于這個理解的一次嘗試。
我非常希望,科學界尤其是太陽物理界有興趣的前輩老師,能在本書得以認同出版后,為書中提到的相關(guān)科學問題給予科學的闡述和科學的批評,就像《三體》出版后,李淼借機科普,寫了《三體中的物理學》。這是一次不錯的把科幻、科學和科普統(tǒng)一起來的嘗試,一次很響亮的科學界發(fā)聲。科學家只在科學界的小圈子里活動而不和普通民眾交流,已經(jīng)造成了科學家和民眾之間的互不了解,這種科學與科普和科幻的聯(lián)合將是一種不錯地由更加理智的科學家一方首先打破科學家和民眾之見的隔閡的方式。
通俗作品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一部《三國演義》使諸葛亮深入人心,誰還記得《三國志》里的描寫;而《西游記》使“佛教的法術(shù)高于道教”的觀念在中國青少年中落地生根,這樣不知是否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錯誤的引導?傊,一部好的通俗作品往往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而偽科學的元素會遺毒很深。
我依然忠實于科學,但是會時;仡櫼幌聦W過的東西(科普),也會不時幻想一下將來的研究(科幻)就是“回顧來路,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就是我當前作為一名初級科研工作者的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這種想法是否是可行的?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更何況是“砸招牌”了,所以我強烈建議科學界應(yīng)搶占科幻這塊陣地,使科學和科幻、科普連成一片。“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總有一天科學也會變得流行,深入人心...
責編:科普知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