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置信的新聞?再次閱讀,你可能會信以為真

心理學研究表明,反復接觸虛假信息可以改變?nèi)藗兊男叛觥_@種現(xiàn)象被稱為“虛幻真理效應”。這種效應會影響我們所有人,包括知道真相的人。例如,即使人們知道教皇弗朗西斯沒有做出具體支持哪位總統(tǒng)的選舉,當他們多次看到諸如《教皇弗朗西斯發(fā)布令世界震驚的消息,支持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tǒng)》這類的虛假報道時,也很容易相信“教皇支持特朗普”這樣一個標題。

 
重復導致信任
 
我告訴你三次你就會相信是真的
 
人們認為他們聽到兩次的新聞比只聽到一次的新聞更真實。也就是說,只是簡單地重復了錯誤的信息便使它看起來更真實。
 
在一項典型的研究中,讓參與者閱讀了一系列真實的報道(“法國號角球員獲得現(xiàn)金獎勵留在美國部隊”)和虛假的報道(“扎卡里·泰勒是第一任在任期死亡的總統(tǒng)”),調(diào)查他們認為哪個報道更有趣。然后,讓他們接觸大量的報道,要求他們評價每個報道的真實度。接下來的試驗采用的報道包括以上試驗的報道和新增加的一些報道,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結果是:參與者可靠地將重復的報道評級為比新增的報道更真實。
 
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效果不僅對不清楚或沒有聽說過的報道適用,如關于法國號角球員和扎克里·泰勒的報道,而且對已知的報道也是適用的。更加有趣的是重復可以強化與參與者先驗知識相矛盾報道的信任。
 
例如,即使在能夠識別蘇格蘭裙是蘇格蘭男士穿著的人中,“莎麗(印度服飾)是蘇格蘭男士穿的裙子”這句話與初次閱讀相比,在被閱讀兩次的時候被評為更真實。在六點量表上,當已知的虛假新聞重復之后,參與者的真實度評級增加了半個點。對評為虛假的敘述重復后再次要求參與者評價,參與者變得不太確定,將這些敘述評為“可能是假的”,相比而言而不是“肯定是假的”。
 
這意味著擁有相關的先驗知識并不能保證人們免受虛幻真理效應的影響。重復的信息感覺更加真實,即使它與你的已知相悖。
 
揭穿讓事情變得更糟
    
Facebook正在尋找在網(wǎng)站上打擊虛假新聞的方法,但是當前提出的一些方法不太可能解決這個問題。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在Facebook發(fā)帖稱,該網(wǎng)站正在考慮在那些已經(jīng)被認定為虛假報道上標記警告消息。雖然這似乎是一個常識性的建議,或許有助于減少虛假報道的傳播,但是心理研究表明,它幾乎無法阻止人們相信文章是真實的。
 
人們往往記住虛假信息,但忘記它被標記為虛假。2011年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給參與者一些陳述,這些陳述有的是“可靠”的,有的是“不可靠”的。兩個星期后,在上面可靠和不可靠陳述的基礎上新增加了一些陳述,要求參與者評價這些陳述的真實性。結果表明參與者傾向于將重復的陳述評為更真實,即使它們最初被標記為不可靠。
 
這也適用于虛假的公開報道。即使是以揭穿為重點的標題,例如CNN的報道《特朗普慌稱數(shù)百萬非法選民浪費了他的普選投票》,這增加了特朗普選民增多的假象。
 
糾正于事無補
 
當媒體發(fā)布包含錯誤事實的文章或可以斷言以后肯定能證明是錯誤的文章時,他們可以在打印時更正或直接撤消。但是,人們事先形成強烈的偏見時,事后更新往往對他們的信任沒有影響,即使他們清楚地記得信息已經(jīng)被撤回。
 
第二次伊拉克戰(zhàn)爭的早期,許多新聞事件最初被認為是真實的,但隨后被撤回。例如包括指控伊拉克人將美國和盟軍士兵虜為戰(zhàn)俘,然后違反“日內(nèi)瓦公約”予以處決。
 
2005年,認識心理學家斯蒂芬·萊萬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進行了一項研究,他提供給一些美國人和德國人關于戰(zhàn)爭期間各種新聞事件的敘述。一些敘述是真實的,但后來被撤回;還有一些本身就是假的,但參與者對此并不知情。
 
然后要求參與者評價他們是否記住了新聞事件,他們認為敘述是真實的還是假的,以及信息是否在首次發(fā)布后被撤回。還向參與者詢問,他們中多少人同意關于伊拉克戰(zhàn)爭原因的官方聲明。
 
記得被撤回報告內(nèi)容和記得撤回這件事的美國人仍然將這些項目評為與沒有撤回的準確報道一樣真實。德國參與者將撤回的事件評為不真實,在回答研究中的其他問題時,相比德國人來說,美國人顯示自己不太懷疑官方的戰(zhàn)爭理由。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德國人的懷疑使他們更可能在信息撤回時動搖他們的信任。美國人更有可能相信戰(zhàn)爭是正當?shù)模惶赡芤驗槌坊匦滦畔⒌陌l(fā)布改變他們對此的信任。
 
這項研究表明,克林頓支持者傾向于懷疑有關特朗普的正面信息,可能會認為教皇支持特朗普的報道是假的,并且對該報道的真實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特朗普的支持者會對特朗普留下一個更為積極的印象,即使他們知道這個報道是假的。
 
目前,沒有一個解決虛假新聞問題的簡單方法。但是,很明顯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問題,接觸虛假的新聞報道會影響讀者的信任和意見。簡單地將信息標記為假,不太可能減弱這種影響。
 
真正的解決方案應當是以有效的方式限制這些假報道的傳播,避免人們看到它。應首先檢查報道的來源,而不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不可靠的報道,即便這些報道肯定了我們的想法。

責編:科普知識網(wǎng)

分享到:

>相關科普知識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2区,91久国产成人在线观.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