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是什么?病是機體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wěn)調節(jié)紊亂而發(fā)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簡單的說就是“不健康”,何為健康則是指:發(fā)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tài)。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什么會生?為什么要生?這是個既簡單又復雜,既普通又奧秘的問題,很難說清楚。病是人生代謝的產物,伴隨人生而生,病是人生的陰暗面,如影隨形,和人生個體密切相關,緊密相貼。病發(fā)生在個體,其痛苦只有病者深切感受與體味,猶如飲水,涼熱只有自己感知。病之痛苦,不能轉移其他個體,難以替代。在病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不會永遠不生病。何處生病,何時生病,生什么病,難以捉摸,這也是病之神秘之處。病可以痊愈,也可以讓生命終止,或留下殘疾至終生。生、老、病、死是人生規(guī)律,似乎難以逆轉。
病可以由遺傳而生,也可以是環(huán)境所使然,原因復雜,病因多端,病種多樣,表現(xiàn)各異。病有多少種?很難說的清,據(jù)說僅眼科疾病就有3000多種。追溯人類歷史,也就是成長演化史,病為人生過程必有,但輕重有別,病之時間長短不一,病是人類進化過程所使然,是新陳代謝過程棄舊圖新所必須。
病總是伴隨著痛苦與折磨,病是人生的災難,病離不開人,人生也必然會生病。遵照一般規(guī)則,凡事有利就有弊,反之有弊也就有利,病之于人類有益嗎?病可以讓人棄舊圖新,病可以讓人更健康,在相當程度上病是讓人增強免疫抵抗力所必須?煞襁@樣認為:病對個體是痛苦、是災難,但對人類整體則有益,看似矛盾,卻又是和諧地永久存在。病之存在是客觀現(xiàn)實,則又是主觀感受。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病亦如此。
學者叔本華(德)在100多年前,就<健康>的題目著文寫道:“能夠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財富,而是健康。”“至于如何健康實在也無需我來指明——避免任何種類的過度放縱和動蕩不安的情緒,但也不要太抑制自己。要經常做戶外運動及遵守衛(wèi)生原則。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的各種器官的不停運動,運動的結果不僅影響到有關身體各部分,也影響全身。亞里士多德說:‘生命便是運動。’運動也的確是生命的本質。”“一般來說,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賴于健康的身心。”“不管其他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云煙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比健康來得更重要了。”
責編: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