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聊減肥幾乎是很多人一年四季的日常,這主要因為三點原因。
首先,我們生存在人類歷史上最衣食無憂的年代,而人類為了生存則是時刻以囤積脂肪為主,所以胖成了普遍。其次,受到他國文化軟實力輸出的影響,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發(fā)生了改變,人們開始關注腹肌、人魚線。最后,過度肥胖的確會影響人的健康。
聽聞這三點,每個減肥人士都會有所認同,很多人在減肥之路上苦不堪言,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來談一下如何增肥的問題。
你可能會噴飯,劍眉同學是不是露怯寫錯了?沒有,我們就是要聊增肥,盡管看上去增肥和減肥是反義詞的關注,實際上它們之間卻有著很多聯(lián)系。
粗略的說就是,減肥和增肥實際上是同類技術活,只不過技術手段不同,你如果想了解怎么減肥,那你就要知道為什么自己會不停的增肥,同樣你要想了解怎么增肥,那必須知道為什么自己一直在“減肥”,因為他們的知識點是一樣的。
為什么有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有的人“喝涼水都會長肉”?
不論減肥還是增肥,都面臨著“肥”這個字,我們都知道它指的是脂肪。被肥胖問題困擾的人,對脂肪恨之入骨,相反需要長肉的人,則對脂肪視作珍寶。
脂肪是我們寶貴的資源,為了生存下去,我們會囤積脂肪以備不時之需,所以人類要不停的攝入食物,從中獲得熱量和其他營養(yǎng)素,如果說我們?nèi)梭w相當于一輛車的話,大部分都是節(jié)能型的,以正常的熱量消耗為主,而那些長不胖的人則屬于高油耗型的,以高熱量輸出大功率為主。
囤積脂肪是生存的天性,如果一個人沒有胖到病理性肥胖,只是有礙審美的肥胖,那很正常,相反怎么吃都不胖的人則有些“不正常”。
道理我都懂,那么為什么我長不胖?
長不胖的原因有很多...沒法給大伙逐個咨詢,所以大致上列舉幾個常見的可能性,但要明確一點--僅供參考:
吃不胖?有可能是能量代謝的快。
剛才說過,有些人屬于高能耗的,所以真正吃不胖的人幾乎都是能量代謝很快,這類人絕大多數(shù)天生如此,后天很難改善它的能量消耗情況。
盡管對于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來說這類人的基因似乎有缺憾,但是千萬不要沮喪,你生活在一個物資豐富的年代,不愁沒有能量攝入,所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的飲食即可。
更何況當今的審美又以健美的線條和低脂肪為主,所以這類人如果參加健身訓練的話,只要你訓練夠科學,更容易擁有讓人羨慕的好身材。
上一段說過一個詞“真正吃不胖的人”,為什么要強調(diào)“真正”二字呢?因為有些人本質(zhì)上并不屬于高能耗人群,只是由于一些其他原因造成了消瘦的外觀,所以接下來我們則要聊聊其他的可能性。
最常見的--生活不規(guī)律
很多人抱怨自己怎么吃都不胖,實際上身體本質(zhì)上還是屬于“節(jié)能型”的,只是由于飲食和生活不規(guī)律,加上工作壓力大同時又缺乏運動,所以不那么容易長胖,這類人一般只是看上去消瘦,其實身體脂肪含量并不低,而那些“高油耗”的人,通常隨便動動就能血管膨出腹肌橫流的。
解決辦法:規(guī)律飲食,規(guī)律生活,增加運動。
最容易被誤會的--營養(yǎng)攝入不均衡
我接觸到一些顧客,很多人跟我說他吃的很多很好就是不胖,結(jié)果細問一下飲食,他所判斷的吃的很多很好,實際上只是肉類吃的多,一些人一天甚至能攝入1公斤的肉類,但是主食這些吃的很少。
如果說一天攝入1公斤肉類,實際營養(yǎng)攝入只是以蛋白質(zhì)為主(約200克左右),而我們熱量的主要來源則應該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以這類飲食營養(yǎng)極其不均衡的人群,也容易獲得怎么吃都不胖的假象。
解決辦法:先從了解營養(yǎng)開始,耐心的學習一些食物的營養(yǎng)知識,最好能按照簡單營養(yǎng)素給食物分類,然后做到均衡膳食。
最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疾病因素
剛才說過,高油耗的人能量消耗較大,而有些疾病則會讓節(jié)能型的人暫時變成高能耗的人群,像某些激素對能量代謝的影響就較大,例如腎上腺素就可以提高人的基礎代謝,垂體激素也會間接的影響代謝率,而這里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就是甲亢,有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
還要考慮一些代謝率疾病的問題,人體不可能短時間內(nèi)從節(jié)能型變成高油耗,如果你一下子消瘦很快很多,那么最常見的可能就是糖尿病了。
解決辦法:通過定期的健康體檢發(fā)現(xiàn),然后找專業(yè)的醫(yī)師治療。
最拖不得的問題--消化系統(tǒng)類疾病
顧名思義,消化系統(tǒng)指的是食物消化和利用的地方,也就是腸胃,如果腸胃有問題,就好像理財被騙一樣,入不敷出,所以很多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利用攝入的營養(yǎng)。
但是由于消化系統(tǒng)類疾病種類較多又難以自我判斷,所以解決方式一定要找專業(yè)的醫(yī)師問詢,這里不是很推薦中醫(yī),我遇見很多說自己“脾胃不和”在調(diào)理的人群,喝了多年湯藥結(jié)果耽誤了病情。
最容易被忽視的--飲食習慣不好
飲食習慣不好的人,即便是飲食規(guī)律也顯得消瘦。
比如吃飯狼吞虎咽,這樣不僅影響營養(yǎng)的吸收和利用,并且對腸胃很不好。
解決辦法:細嚼慢咽,人類的進食的第一道關口就是口腔,食物在牙齒在里面和舌頭配合下被打磨碾碎,這才是吃飯之口的正確使用方式,最好是把食物咀嚼成粥狀再下咽,除了吃飯快,一些其他壞習慣也不容忽視,比如挑食、偏食、吃飯的同時工作等等。
最后--普及一下能量的問題
如果你耐心閱讀了本文,那么你會發(fā)現(xiàn),能量似乎影響了一切,所以最后我們要簡單了解下能量的問題。
在你周圍隨便找一個有包裝的食品,你會看到上面的營養(yǎng)成分表,一般來說第一行應該就是能量(熱量),身體的生命活動離不開能量,這東西就好像給你身體充電一樣,對于成年人來說,能量的消耗主要來自于基礎代謝、體力活動、食物的生熱效應。
基礎代謝
如果說把我們比喻成手機,吃飯攝入熱量則相當于給手機充電,基礎代謝則相當于待機,也即是說基礎代謝就是你一天不用手機時,你的耗電量。
基礎代謝并不是固定的,是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它,比如肌肉越多,則基礎代謝則越高,除此之外,我們在發(fā)育階段,基礎代謝也會有變化,隨著年齡增長基礎代謝值則降低,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說自己長身體的時候如何如何吃都不胖,現(xiàn)在胖的歲月成了殺豬刀。
面對基礎代謝,男女也是有別的,在同年齡、同樣身體面積的情況下,女性明顯低于男性。除此之外,環(huán)境因素也會影響基礎代謝,包括之前提到的某些激素也會影響基礎代謝。
體力活動
就像用手機一樣,你不可能一直待機不用它,而只要使用就會產(chǎn)生額外的耗能,這就像我們做任何形式的體力活動(運動)一樣。
當我們運動的時候,骨骼肌(肌肉)收縮做功也需要消耗能量,不同的運動耗能也不同,一般來說體力消耗占一個人一天能量消耗的15%-30%。
食物的熱效應
食物的熱效應指的是進食后幾個小時內(nèi)能量消耗會有增加的情況,由于人體內(nèi)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熱量,所以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身體為了消化吸收利用營養(yǎng)時所消耗的能量。
一般在進食后2個小時,能耗達到峰值,到4個小時左右恢復正常,這個過程中,只增加了體熱的外散,并沒有增加可利用能源。
責編: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