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春節(jié)了,在這個冬天與春天的交替季節(jié),一不小心,很容易感染風寒,在很多人眼里,感冒是小病,不用去醫(yī)院,僅僅憑經(jīng)驗便可以自己在家配藥吃。然而,自己憑經(jīng)驗配藥吃真的就沒有風險了嗎?
然而,去年,一則新聞則讓大家對于混吃藥這個做法敲響警鐘:
一18歲女孩同吃兩種感冒藥后死亡,這兩種藥是非常常見的?羅紅霉素緩釋膠囊和復方甲氧那明膠囊
明明是兩種非常常見的可以治療感冒的藥品,為什么就變成了要人命的毒藥了呢?這便涉及到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學知識啦。藥物相互作用說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同時應用時所發(fā)生的藥效變化,合理的藥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強療效或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反之可導致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還可能發(fā)生一些異常反應,干擾治療,加重病情。作用增加稱為藥效的協(xié)同或相加,作用減弱稱為藥效的拮抗,亦稱謂"配伍禁忌"。
許多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撲熱息痛,如果您是一個有心人,便會在說明書中找到。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感冒藥,或同時吃退燒藥和止痛藥,造成撲熱息痛攝入過量,會造成急性肝損傷,嚴重會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新聞中的小姑娘就是死于肝衰竭。
那么,生活中常見的而且容易被忽視的藥品混搭可致命的做法有哪些呢?這里啊,微科普給大家列舉一些,大家看后留個心眼。
柚子中含有的某些生物活性成分能促使藥物迅速進入血液,相當于加大藥量。另外,柚子本身有降壓功效,如與降壓藥同服,會使藥效增加幾倍到幾十倍,引起頭暈惡心,比較危險。
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在體內消化產(chǎn)生乙醇,而頭孢類藥物會抑制乙醇在體內的代謝,造成乙醇蓄積,引起中毒,嚴重時可誘發(fā)急性肝損害、呼吸暫停甚至死亡。故喝酒的人應在服藥前2日禁酒,直到停藥7日后方可解禁。
驅蚊液中的主要成分為避蚊胺和酒精,而防曬霜中含有二苯甲酮,大量的避蚊胺、酒精和二苯甲酮混合,在高溫下被皮膚加速吸收,在過敏體質人群中易引起過敏。那要怎么做才能有效防止過敏呢?先涂抹防曬霜,隔半小時以上,再噴驅蚊液;防曬霜和驅蚊液不要在同一部位使用。
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特別是兩種藥混吃時一定要詢問醫(yī)師意見,不要亂配藥吃。
責編:吳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