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達芬奇在意大利描繪蒙娜麗莎時——天朝的一代名醫(yī)李時珍誕生了

 上次咱們說到,科學畫的技藝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在歐洲日漸精湛并盛行起來。那么在同時期的東方——中國明代,我們愛科學又愛藝術的先人們又在忙些什么呢?


答案是:研究本草。

何為本草呢?就是中藥的統(tǒng)稱啦。由于中藥以草類(植物)居多,故稱為“本草”。注意是以植物居多哦,并非全部是“草”,像牛黃、海馬、還有害得《甄嬛傳》中不少小主流產的麝香等等,都是動物類中藥。

中醫(yī)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還記得中學課文《扁鵲見蔡桓公》嗎?



扁鵲是戰(zhàn)國名醫(yī),他的關門弟子女醫(yī)摯后來成為羋月的醫(yī)學啟蒙老師(電視劇里演的,純屬虛構勿深究)



先人們?yōu)榱藢⒅嗅t(yī)這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傳承下去,除了耳傳口授之外,也嘔心瀝血地寫了不少工具書,以惠后人。


不過早期的本草書籍一般都不繪圖,唐代以后才有編修者開始對實用草藥繪圖,并附于書中,其中比較大部頭的名作有:


659年,唐代蘇敬《新修本草》

后世為了便于區(qū)分歷史上這些本草研究的著作,稱之為《唐本草》,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布的藥典。


1062年,宋代蘇頌《圖經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同時記錄藥物與方劑的醫(yī)藥專著。


1406年,明代朱橚《救荒本草》

雖然書名中有“本草”二字,但此書主旨并不在于介紹藥用價值,而是救荒救饑,為度災荒的黎民百姓提供代食品,助人于亂世中活命自保。


朱橚(讀音:素)的身份可不簡單,他是明成祖朱棣的親弟弟,也就是大明王爺。朱五爺召集畫師依照實物繪制插圖,詳細講解了可以吃的植物(只有植物哦)以及吃法,野菜野果豆類雜糧一應俱全(艾瑪原來朱五爺骨子里也是個吃貨,而且是個憂國憂民的高境界吃貨


—— again,植物學知識關鍵時刻可以拿來保命哇(回復數字111查看羋月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1578年,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

(呼,終于點題了)。李時珍于1518年出生于中醫(yī)世家(剛好是達芬奇描繪曠世名作《蒙娜麗莎》的年代,這種歷史上的時空巧合真是好神奇呢),他的父親本想培養(yǎng)他做官,可李時珍志在從醫(yī),于是有了這部沉甸甸的著作。今人稱《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yī)學集大成者:



所謂“集大成”即是對前人本草學問的修訂和匯集,逐一考證藥理藥性以及配圖是否正確——近兩千種中藥啊,實在是浩大的工程。三十年出版一本傳世經典的工具書,這種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治學精神值得欽佩。


李時珍以畢生精力完成的這部著作不只影響了炎黃子孫,在世界博物學史上都具有深遠的影響。李時珍開創(chuàng)性地將中藥以全新的方法進行分類,其中所蘊含的生物進化論思想也為后人稱頌。


達爾文都贊嘆《本草綱目》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對此感興趣的鄉(xiāng)親可以觀看央視紀錄片《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嗶哩嗶哩網的視頻鏈接為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52042/index_2.html)。


1848年,清代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吳其濬是大才子,28歲高中狀元,曾擔任過朝廷要員,不過讓他流芳千古的并不是仕途成就,而是植物學研究。


從書名兒就能看出,這本書只收載植物(終于跳出“本草”系列啦。,也是中國歷史上繼《救荒本草》之后第一部真正的植物學專著!秷D考》收載植物的數目為1700多種,遠多于以往任何本草著作,這其中也包括《本草綱目》(近1300種植物)。


《圖考》中的植物配圖已經具有現代植物科學畫的模樣,描繪得相當精準,能夠依據此書將不少植物鑒定到科和屬,甚至到種。許多外國學者也對《圖考》贊不絕口,說《圖考》是“了解中國植物必須要讀的書”。

 

歪果仁說好就是真的好嗎?咱們這就比較一下。先來看看《本草綱目》的配圖:



再來看看《植物名實圖考》的配圖:





艾瑪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發(fā)現吳狀元的書中插圖竟是如此精美,連南瓜葉子上的茸毛兒和葡萄葉子上的蟲眼兒都畫出來了。


和《圖考》相比,《本草綱目》中的配圖著實粗糙,堪稱速寫版的科學畫,只求神似而不深究細節(jié)(主要看氣質)。不過這也正體現了兩書的側重點不同,前者意在鑒定,而后者重于醫(yī)學藥理。


說了這么多,都是本草/植物科學畫,是不是因為我天朝古代的動物科學畫乏善可陳呢?

這個問題嘛,若說是,似乎有失偏頗,畢竟歷史上的藝術家燦若繁星,其中不乏擅長畫動物的人才。中國傳統(tǒng)上把這些畫家的大作叫做“花鳥畫”?墒强茖W畫以介紹物種特征為主旨,(至少在鄉(xiāng)長看來)那些花鳥畫美則美矣,但往往是配以詩詞表達心情意境,缺乏科學性,很難被稱為“動物科學畫”,歸入“博物畫”更合適。下面請欣賞溫婉的中國古代博物畫:



唐朝 戴嵩《斗牛圖卷》



五代 黃筌《寫生珍禽圖》

這幅畫是國畫中的例外,絕對稱得上是動物科學畫。筆法之細膩、構圖之新穎堪比現在的科學畫家啊,怒贊!



宋徽宗趙佶《五色鸚鵡圖》,現藏于波士頓博物館



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瘦金體的字兒真好看



南宋 李迪《紅白芙蓉》


元朝 謝楚芳《乾坤生意圖》局部,現藏于大英博物館



清代 郎世寧《百蝶圖》



《百蝶圖》局部



《八駿圖》



《孔雀開屏圖》


最后這幾幅畫的作者是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于康熙年間來到中國,是清代宮廷洋畫家。


他將西洋畫與中國畫相互融合,形成了全新的繪畫風格。在郎世寧的畫中,作為主體部分的動物非常寫實,有油畫的味道,但是背景又輔以園林造景,是典型的國畫風格,別有一番韻味。


郎世寧的藝術并非人人都能欣賞,也曾因為過于寫實而被國畫家詬病。后來,隨著晚清民初的西學東漸,國內的學者也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繪畫技法,一批優(yōu)秀的科學畫家應運而生。關于現代科學畫在中國的興起和發(fā)展現狀,咱們以后再敘啦。


吶,我國古代的科學畫就介紹到這里咯?傊,中國傳統(tǒng)繪畫注重寫意,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畫并不多,以本草著作中的植物插圖為主。

責編:微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科普知識

日本女v片一区二区,公侵犯人妻一区二区,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2区,91久国产成人在线观. www.sucai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