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凈化器漸漸成了家庭的標配。霧霾天大家也紛紛使用空氣凈化器改善家居室內(nèi)環(huán)境。有的家庭甚至一個房間放一個空氣凈化器。但是更多的家庭舍得買,卻舍不得用空氣凈化器。因為空氣凈化器的濾芯是需要經(jīng)常更換的,更換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最常見的空氣凈化器的使用方法是和其他普通家電一樣的,就是人在開機,人走關(guān)機。
那么空氣凈化器在重霧霾天,就是PM2.5在200以上的天氣里到底有沒有用?
我們看下面一組實測的數(shù)據(jù)。
我們跟蹤了一個在北京的志愿者,連續(xù)48小時的霧霾暴露情況。采用的是便攜式PM2.5監(jiān)控儀器,每換一個環(huán)境,就記錄一下當時周圍環(huán)境的PM2.5濃度,同時記錄下時間。這樣就可以計算出48小時的暴露總量。
志愿者的居住環(huán)境是普通的北京“板樓”。見圖如下。雖然價格是豪宅,但是建筑本身的質(zhì)量其實并不好,氣密性很差,門窗對PM2.5基本沒有太多的阻隔作用。同類的建筑一般I/O比(室內(nèi)濃度/室外濃度)一般在0.6~0.9之間。室外濃度乘以I/O比,就是室內(nèi)的濃度。
志愿者的辦公環(huán)境如下圖。也是在北京非常有代表性的玻璃幕墻辦公樓。雖然玻璃幕墻本身的氣密性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由于北京的此類樓宇很多都有可開啟扇,所以I/O比也很高,一般也在0.6~0.9的范圍之間。
我們先看看志愿者的PM2.5的暴露情況。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志愿者暴露的PM2.5的濃度。AP是空氣凈化器的縮寫。
我們追蹤一下這48個小時,志愿者的活動情況,非常有代表性。
暴露 = 濃度 x 時間
1. 第一天,0:00-8:00:霧霾在150左右。志愿者根據(jù)通常的使用習慣,夜里沒有開啟空氣凈化器。
2. 8:00-9:00:早上上班坐出租車上班。車內(nèi)PM2.5濃度一般會比城市平均PM2.5濃度高很多。因為汽車基本在污染源里移動。
3. 9:00-11:00:到達辦公室。辦公室經(jīng)過一個晚上一般感覺比較悶,雖然PM2.5濃度低,但是志愿者還是開窗通風。PM2.5濃
責編:微科普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