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制造流言的小伙伴真的很勤奮,草莓上市時,黑草莓;柿子當季時,黑柿子;這不,葡萄干馬上就要擺進干果盒了,又立即成了被黑目標:葡萄干制作過程中使用了“促干劑”,會讓葡萄干“放在手心里來回搓一搓,能搓出白邊”,而且,“仔細聞,有微微的膠水味”,直接導致“絕不敢吃葡萄干了,都是化學添加劑”的心理陰影。
真相:上世紀90年代,由于氣候變化等原因,新疆葡萄干的加工越來越困難,其質(zhì)量也連年下降。為了扭轉(zhuǎn)這一局面,1992年,新疆農(nóng)科院園藝所的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獲得了專利的神器——促干劑。促干劑是一種白色粉末狀化學制劑,其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鉀、碳酸鈉、脂類和乳化劑等,它的水乳,其實就是一種強堿溶液,能破壞葡萄表皮的蠟質(zhì)層和果皮的韌性,使葡萄更容易脫水。只要把鮮葡萄放在3%左右濃度的促干劑水乳里,浸漬1分鐘,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凈后,晾制15-20天,就能收獲晶瑩剔透的綠葡萄干。使用促干劑后,葡萄干的安全性會不會受影響?研究人員采用急性經(jīng)口毒性試驗和遺傳毒性試驗,對葡萄干促干劑食口安全進行毒理學評價。試驗結果顯示,葡萄促干劑為無毒、無遺傳毒性的食品添加劑,其最大使用濃度為7.0%。浸泡葡萄干的促干劑水乳只需3%左右的濃度即可,遠低于這個最大使用濃度。
責編:微科普